今天:讲述绿化改变的生活
“宜居之城”新传:空气质量成引才竞争力
中粤马口铁公司的高级技师任孝军通过人才入户政策,把户口落在了中山。兜兜转转几个城市之后,他最终选择了中山作为结束“漂流”的落脚地。
“像我们这种工作,坦白来说,去哪儿都不愁吃。我来中山也不是很久,但这里的环境非常好,”任孝军说,“环境对于生活品质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中山的空气留住了我。”今年以来,环保部每月按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评价,中山交出了一张张“宜居”成绩单:4月份排名全国第十,5月份全国第六,7月份全国第五。在省环保厅首次公布的珠三角9市城市空气综合质量月报中,中山8月份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排名第二。据悉,今年中山全市投入绿化资金就达11亿元,新建与改造绿地面积63.53万平方米,新种与提升道路绿化329.25公里,全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公园半径”新局:登山游园跃升市民休闲方式
每逢周末,住在石岐区莲塘社区的游月妮就会骑摩托车到南区的树木园登山游园,“来健身的人太多了,车位很难找,我们只好骑摩托车来。”她说。在园中会合约好的亲戚朋友,伴着林荫道上细碎的阳光,边锻炼边展开家长里短的闲聊,是她周末的必备节目。
登山健身,已经成为中山老百姓极其主流的一种休闲聚会方式。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投资2155万元建成的树木园,日均登山超过2000人次,节假日突破万人次。近年来,中山市结合三旧改造,围绕丰富现有公园广场、街旁绿地、游园、休闲园的绿化乔木等框架,先后启动金钟山、云梯山等5个森林项目,“公园半径”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今年,该市新建大型绿地公园8个,新建大型绿化广场8个,而市民成为这项绿色空间项目的最大受益人。
“单车岁月”新编:693公里绿道编织低碳大交通
当淡绿色的公共自行车涌现在库充市场、东裕路、新村市场等等那些熟悉的街路时,几乎唤起了库充村人陈永隆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骑车上下班的回忆。
在第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荒废二十几年后,公共自行车以短距离交通工具、绿色出行态度结合在一起,成为他的第二辆自行车。现在,每天早上到东裕路租一辆公共自行车,或到中山四路对面的金龙横街与老棋友对上一局,或是到对街的库充市场买上当天的食材,又或是到孙文公园散散心,都是陈永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近年来,积极推行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城市慢行出行系统,这项工程得到新老中山人一致的好评。目前,中山建成绿道693.2公里,配套公共自行车站点358个,投放9580辆公共自行车供市民使用,并将公共自行车覆盖网络从中心城区全面推向镇区。
明天:绿动中山亮点提前看
1.“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建设工程:多层次城市森林生态呼之欲出
以“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建设为契机,构建和完善中山市生态安全体系,打造多层次、多色彩、高标准、高质量的城市森林景观、生产湿地景观。该工程包括中心城区增绿添景、道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加强森林生态游憩带建设、打造滨水森林生态廊道等项目,小至社区道路,大至城市走廊,全面联动中山社会生活各层面活力推进立体生态建设。
2.森林家园创建工程:让绿意飞进寻常百姓家
森林家园建设范围为中山市市域内的小区、园区、村庄(社区)和部门(含营区、校区、医院和企事业单位等)。其中,近期创建森林家园9个,包括中山市纪念中学、市中心小学等,涵盖学校、小区和营区。远期规划根据各区、镇的情况逐步开展创建工作,远期森林家园创建不少于20个,原则上每个镇不少于1个。
3.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全民参与“绿色遗产”大维护
由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古树名木保护技术小组,全面负责对古树名木的管理。规划结合分布较为集中的古树名木,由城市园林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共同建设社区公园,供居民休息、游览。该市已启动古树名木的保护等级与分布通过立法保护、宣传规划、科学研究、养护管理等形式,有计划、有条理地抢救生势衰弱的古树。
4.森林生态游憩带建设工程:近期新增4个“最美森林公园”
在中山市现有森林公园基础上,近期新增4个“最美森林公园”,包括北台森林公园、金钟山森林公园、尖峰山森林公园和田心森林公园,总面积863.1公顷,远期新增3个“最美森林公园”,包括翠亨新区逸仙森林公园、银坑森林公园和丫髻山森林公园,总面积1395.4公顷。至规划期末,中山共有“最美森林公园”10个,森林公园总面积达到3076.9公顷,占市域国土面积的2.0%。
5.滨水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红树林培育绿动沿海滩涂
滨水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主要包括省规划21号生态景观林带(西江)中山段、市规划洪奇沥水道河段生态景观林带和沿海滩涂红树林建设。其中,中山市规划于3-5年内,在华山围至虎池围沿海岸线实施红树林保护和营造恢复。主要于该区域实施抛石促淤蓄泥,形成滩涂。根据现有红树林造林成功经验,选择相对耐水淹、生长快的先锋树种为主,如无瓣海桑、海桑混交林。局部种植如秋茄、桐花树、木榄等红树植物,丰富植物种类。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