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开山发现植物新种Burmannia decurrens。据悉,这是近年来在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第4个植物新种。2017年,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张奠湘研究员科研团队在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次植物调查中发现水玉簪属新种Burmannia decurrens的踪迹,2018-2020年经过多次野外跟踪调查,在云开山脉共发现了该种4个居群。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比较研究将其界定为尚未被描述的新物种,并将研究成果发表于《Nordic Journal of Botany》。
此次发现的植物新物种命名为Burmannia decurrens,其为完全真菌异养型,白色植株体小,叶片退化为鳞片状,花部有明显的翅,种子黄色,灰尘状约0.03厘米,常生长在潮湿幽暗的竹林下。新物种形似同属种类Burmannia nepalensis,明显不同于B. nepalensis的形态特征:花部翅由花被片底部延伸到花梗中部或底部,而B. nepalensis的只延伸到子房底部;种子两端延伸收缩部位明显短于B. nepalensis,后者种子长约0.06厘米根据其花部翅延伸到花梗中部或底端,该团队把它命名为Burmannia decurrens。
据悉,云开山地处北回归线南缘,在自然地理区划上位于南亚热带,在生物多样性上是两种不同的生态区系的交融。保护区生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物种数量繁多,是我国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地丰富的保护区之一。现已记录到维管束植物2131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伯乐树科伯乐树,柏科福建柏、樟科樟树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5种;在动物种类方面,记录昆虫种类超过1500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37种,包括穿山甲、鳄蜥、巨蜥、蟒蛇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大壁虎、山瑞鳖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多年来,云开山保护区一直重视科研调查工作,依托省内大学院校和科研单位科研力量,先后与华南植物园、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本底资源和专项资源调查相关工作,近来来取得了显著的科研调查成果。目前已经在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大田顶杜鹃、广东兜兰、信宜耳草、山鬼水玉簪共4个植物新种,发现北插天天麻、中华桫椤和白桫椤等多个新纪录种。此外,中山大学标本馆科王英永团队与保护区合作对云开山保护区进行了为期4年的两栖爬行动物的深入调查,共发现和发表云开掌突蟾、云开湍蛙、逸仙湍蛙、广东纤树蛙、云开草蜥、云开脊蛇6个动物新种,其中4种是云开山脉的特有物种。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日报)